北自所懷揣夢想的奮斗者,
以強企報國的高遠志向為刃,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底色為墨,
與企業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、共生共榮,雕琢出不凡篇章。
每一段交織著汗水與成長的奮斗故事,
都是北自所發展歷程中最珍貴的注腳。
即日起,《我的奮斗故事》將在前期征集的故事中進行摘選,分期呈現北自所奮斗者群像,厚植“奮斗創造幸福”文化基因,點燃接續前行的精神火種,激發全體職工干事創業熱情,譜寫公司高質量發展新篇!
一、 破難題,求實創新守匠心
與難題較量。河北滄州車間里,三條干法鋰電隔膜單向拉伸生產線靜靜佇立,承載著客戶公司在鋰電隔膜領域的新希望,卻在調試階段出現了一個大難題。按工藝要求,10個工位的膜卷中心必須一致,然而當操作人員試圖轉動手輪時,手輪紋絲不動,糾偏機構也毫無反應。自控事業部的現場人員王海軍經過反復思考論證,提出了大膽的應對方案,調試團隊迅速行動,大家全神貫注、小心翼翼操作,確保每一個步驟不出半點差錯。改造完成,效果立竿見影,后續三條線的30個糾偏機構相繼順利完成,客戶豎起了大拇指。
與時間賽跑。在安徽安裝烘箱風嘴的過程中,現場團隊發現直線度存在異常,對后續設備安裝調試進度帶來不利影響。現場人員立即決定利用現有工具修正偏差,各部門應急聯絡群也紛紛忙碌起來,與業主方溝通改進方案,反復試驗解決辦法,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的響徹在車間里,機器嗡嗡作響,操作臺上堆滿了調試記錄單,技術人員汗水浸透工服。經過 6 個小時奮戰,誤差成功縮小到了1mm,裝置經嚴格檢測符合產線要求。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畫上圓滿句號。
二、開辟高壓開關行業智能轉型新航道
攻堅克難,汗水鑄就智造脊梁。面對2025年3月設備到貨時廠房未完工、無吊裝、塵土彌漫的苛刻條件,智能裝配事業部項目負責人李新帶領團隊“車拉肩扛”,僅用20天完成所有設備安裝,遠超預期。為沖刺“5月30日”投產剛性節點,團隊放棄周末休息日,一周連續7天奮戰在現場,五一期間仍高強度作業,以“節點倒逼進度、效率置換時間”的拼搏精神,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,用肩膀扛起了智能制造的脊梁。他們的每一次裝配調試、每一次深夜攻堅,都在無聲地壘砌著行業的新標桿與高質量發展的基石。
創新引領,攀登電力智造新高峰。作為高壓開關行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產線,自項目簽約落筆那刻起,團隊就一刻不停地行動起來。當城市霓虹漸次隱入夜色,研發中心的燈光依然映照在圖紙上,鍵盤敲擊聲與設備調試的蜂鳴交織成深夜的奮進交響曲。面對客戶需求的動態演變,他們以數字化敏捷開發體系為舟,在數字孿生的虛擬戰場與實體車間的現實維度間架起橋梁。當技術瓶頸如險峰橫亙眼前,以“破壁者”的姿態開啟了一場“百日攻堅”——仿真系統的熒光屏前流轉過數百套優化方案,試驗臺上的工裝夾具見證過上千次數據迭代……最終產線實現多項技術突破。
三、 匠心鑄就精品 汗水澆灌輝煌
臨危受命,打響雙線攻堅戰。2024年5月,國內首條高速鍍錫板及鍍鉻板雙生產線建設,項目對提升我國高端板材自給率具有戰略意義。作為行業翹楚,北自所在競標中脫穎而出,安裝調試的重任落在了冶金事業部以劉波為首的6人團隊肩上。面對450米/分鐘生產速度的極限挑戰、外資標準更高的精度要求,以及僅120天的工期,團隊立下軍令狀:“必須打造行業標桿!”
使命在肩,專業鑄就鋼鐵脊梁。團隊既是技術規范的“守護者”,也是難題破解的“排頭兵”,連續駐扎現場4個月,將安裝進度提前10天;嚴控設備中心線定位、輥體平行度,確保高速穿帶測試一次性達標;寒冬深夜16小時攻克電鍍錫機組軟熔線波動,挽回停產危機。“出差是常態,回家是驚喜。”這是團隊的真實寫照——凌晨趕火車、周末連軸轉、視頻里對家人的愧疚……但從未有過對工作的半分懈怠。最終,第一卷0.2mm鍍錫板成功下線,指標全優,創下三項行業紀錄:建設周期縮短5%;安裝一次合格率100%;生產速度國內第一。項目也成為進軍高端裝備領域的關鍵一步,真正實現“中國智造”突破!
暮色四合時,他們關掉設備的最后一聲嗡鳴;星辰初現時,他們在圖紙上標注完最后一個數據。這些藏在生產線深處的身影,或許沒有聚光燈下的高光,但每一次精準的設計、每一次執著的攻堅,每一次為了 0.1 mm精度的反復調試,都在悄悄改寫著產品的合格率、生產線的運轉效率,寫滿了“螺絲釘”的堅守與擔當,壘起企業前行的基石。
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北自所)創建于1954年,是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綜合性科研機構,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,現隸屬于國資委監管的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。...
京ICP備:05006406號 版權所有: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